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

时间:2020-06-04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

非法集资套路有哪些您知道吗?这20个典型不可忘!

在数据时代,金融风险行为也更加智能化、线上化。要预防无孔不入的金融风险,不仅要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,金融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也显得至关重要。随着后疫情时期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,广大市民更要谨防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群、QQ群、朋友圈、微博等渠道进行非法集资活动。为防止您不慎而掉入非法集资陷阱,守护钱袋子,护好幸福家,鼎安保险经纪来教您见招拆招!

套路1:推荐理财型。以投资、咨询等中介公司向不特定公众推荐理财产品的形式非法吸收资金。

套路2:销售私募基金型。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,或者以真实私募基金为内容,非法向社会公众募集的方式吸收资金。

套路3:证券、债券型。不具有发行股票、债券的真实内容,以虚假转让股权、发行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。

套路4:保险型。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,以假冒保险公司、伪造保险单等方式吸收资金。

套路5:投资入股型。个人或者企业为了募集资金,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吸引投资者,从而达到向社会吸收资金的目的。

套路6:委托理财型。一些公司注册投资理财、投资咨询公司,以委托理财的方式向社会吸收资金。

套路7:股权代持、众筹型。一些金融服务公司,以代持股权、股权众筹等方式,与投资者签订《代持股权合同》等,从事非法吸收资金的活动。

套路8:p2p网络借贷型。利用网络,以签订《借款合同》的形式,承诺支付高额利息,吸收资金的活动。

套路9:融资中介型。利用地方小额贷款公司、融资平台,超过经营范围,承诺支付高额利息,吸收资金的活动。

套路10:民间“会”、“社”型。一些商会、商社的社会团体、组织,以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,承诺支付高额利息,吸收资金的活动。

套路11:养老服务型。一些企业以养老服务为内容,吸引老年人签订养老服务合同,承诺利息等方式吸收资金。

套路12:房地产开发、房地产中介型。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,以返本销售、售后包租、约定回购、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。

套路13:销售商品型。一些公司以销售商品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,以商品回购、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。

套路14:教育投资型。一些不具有教育机构资质的企业以教育项目投资为内容,承诺利息等方式吸收资金。

套路15:修理、服务型一些公司以居民服务、修理等内容,吸收资金,承诺利息等方式吸收资金。

套路16:科学、技术研究型。以投资科学、技术研究为内容,承诺定期利息或回报等形式,向公众吸收资金。

套路17: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型。以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业等为内容,承诺定期利息或回报等形式,向公众吸收资金。

套路18:农产品公司型。通过成立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等经营范围的公司,以绿色农产品投资为幌子而非法向公众吸收资金的活动。

套路19:代种植(养殖)、租种植(养殖)、联合种植(养殖)型。一些企业或个人以承包果园、养殖园等形式,以代种植(养殖)、租种植(养殖)、联合种植(养殖)为名义,向公众吸收资金。

套路20:农业合作社型。一些合法或者非法成立的农村合作社,以吸收存款为目的,从事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的吸收资金活动。

金融风险无处不在,增强自身金融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责任意识日益重要。在防范非法集资方面,需注意股票、债券、彩票、投资基金证券、其他债权凭证等典型诈骗手段。

无论哪种马甲都会表现四个特征

承诺高额回报是最典型的特征

简单来说,非法集资大多是以金融理财、投资等形式,利用投资者不了解金融领域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,又希望从中获利的心理特征,成立一些金融类服务公司,未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,从事非法集资的活动。

鼎安保险经纪提醒,无论不法分子多么高明,无论非法集资的马甲多么绚烂,也无论非法集资的套路多么深,都会表现出以下四大特征:

1、没有经过有关权力部门批准。2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。3、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。4、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实质:为掩饰其非法目的,犯罪分子往往与投资人(受害人)签订合同,伪装成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,最大限度地实现其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。

鼎安保险经纪提醒,四大特征里面,最诱人的特征就是,承诺高额回报。非法集资的年回报率一般都会达到10%以上,有的年回报率甚至达到36%。远远超出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报。“任何投资都有风险,即使是银行的理财产品,但是不法分子往往都不会向投资者说明风险,不仅不说明,反而还会承诺高额回报,给投资者营造高回报低风险,甚至高回报零风险的错觉。广大市民如果产生这种错觉,一定要提高警惕,立即远离并报警。”

 如果是正规金融机构侵犯您权益的话,可直接拨打机构总部的投诉专线,也可拨打监管部门的投诉热线。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:12378;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咨询热线:12363.还可到当地的金融纠纷调解中心进行调解,如若调解无效,通过法院提起诉讼维权。